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106家独角兽!2024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大会在中山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4-12-17 10:09

12月12日,为期3天的第二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中山市小榄镇菊花园开幕。由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举办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大会在展会期间同步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广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余华荣,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高凤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李胜军,福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玉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高级顾问白光清,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展欣出席开幕式。


齐续春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发明展的举办得到广东省和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为来自全国的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深入了解中山,在中山和小榄投资兴业打下良好基础。小榄镇域经济全国排名17,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氛围浓厚,是粤港澳大湾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展会活动带来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聚集和发明成果展示、创新思想分享,将为中山和小榄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余华荣表示,希望本届展会活动带来的众多前沿发明创新项目和各领域优秀科研人才,与中山市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等四大支柱产业和小榄镇的五金制品、办公家具、光电光学、灯饰照明、新能源等国家级产业集群有机结合,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李胜军表示,新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其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位置。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加强知识产权顶层设计,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四是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下一步,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中山市副市长欧阳锦全表示,中山加快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着力构建“广深港澳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社会创新。中山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技术攻关与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持力度,加速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中山科技力量。



中国发明协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贺振福在致辞中表示,独角兽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产业变革进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引领作用。2024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大会的举办,旨进一步激发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会长解树江发布并解读了《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该报告发布了独角兽企业成长模型及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四话阶段”,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成长路径。此外,该报告深入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的基本特征。该报告显示,报告显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06家,总估值高达2.53万亿元,平均估值为238.74亿元,数量和总估值均超英法德意四国独角兽企业之和。



在赛道分布上,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生活服务、人工智能、汽车科技和金融科技等领域。


先进制造企业数量最多,达29家,占总数27.4%,总估值为7831.00亿元的总估值,占总估值近31%,在数量和估值上均居各赛道之首,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新材料子赛道。生活服务赛道企业数量为18家,占总数的16.98%,总估值达4368亿元,占总估值的17.26%,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赛道第二位。人工智能赛道有14家企业,估值合计1384亿元,居赛道第三。汽车科技赛道10家企业,估值合计2617.57亿元,居赛道第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支持汽车等优势产业做强做精,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金融科技赛道有8家企业,估值合计3614亿元,居赛道第五,数量占全国该赛道企业近30%。


图: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


城市分布方面,深圳拥有55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高达51.89%,总估值达1.24万亿元,估值占比为49.06%,居粤港澳大湾区首位。深圳55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0个赛道(如图所示),其中先进制造领域有15家企业;生活服务领域有11家企业;人工智能领域有10家企业;金融科技领域有4家企业,汽车科技、企业服务、医药健康等领域也均有涉及,且数量可观。这种多元化的赛道布局,反映了深圳丰富的产业生态和强大的创新活力。广州有30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为28.3%,居粤港澳大湾区第2位;估值合计为4764.00亿元,估值占比为18.83%,居粤港澳大湾区第2位。广州30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0个赛道。香港有9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为8.49%,居粤港澳大湾区第3位;估值合计为2123.00亿元,估值占比为8.39%,居粤港澳大湾区第5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独占粤港澳大湾区近半数金融科技企业。香港9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5个赛道。


解树江指出,中山有望在未来成为独角兽之城。中山市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制造业当家战略深入实施。科技与研发投入总量突破百亿元,增长24.1%。3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计划稳步推进,5个科技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山科技创新园加快建设,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完成主体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超28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000家。省市级创新科研团队增至71个,博士、博士后平台增至99个,累计评定特聘人才436人,技能人才总量达76.5万人。专利授权量排全省第五,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居珠三角第一,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运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7个总投资94亿元的健康医药项目签约落地,氢能制储加一体化示范站投入试运行,三角综合气体岛项目完成建设。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深入推进,成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居全省前列。


解树江提到,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进而对独角兽企业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基金募集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加与利率调整意义重大。金融机构资金增多,银行系资金或更多参与,潜在资金供给扩大。利率下降使投资者机会成本降低,高净值个人与企业投资者更倾向股权投资基金,利于其扩大规模、优化LP结构,奠定资金基石。基金投资方面,宽松货币环境助力实体经济,企业融资压力缓解,投资标的范围拓宽,初创与成长初期创新企业受关注。同时,积极信号增强投资信心,有利于基金管理人在新兴科技领域加大布局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促进资本与技术融合。基金管理方面,资金充裕与项目增多促使基金提升资源整合能力,需整合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服务被投企业,提升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而市场竞争加剧又要求优化投资策略、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投后管理体系,保障资产保值增值。基金退出方面,资本市场受政策影响活跃度提升,IPO审核或加速,企业上市融资环境优化,为股权投资基金提供更多IPO退出机会并提升估值与收益。并购市场也会更活跃,企业并购意愿与能力增强,股权转让、回购等渠道也更顺畅,多元化退出选择降低风险,提升行业吸引力。这将会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同时,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也会成为全球重要的独角兽企业聚集地和成长地。



150余位独角兽、隐形独角兽和科创企业高管参与了本次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大会,部分代表就创新战略、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资本上市等话题发表了讲话;大会为辰瓴光学、飞利信科技等隐形独角兽企业代表授予了证书。此次大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创新力量的汇聚。2024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大会为独角兽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106家独角兽!2024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大会在中山成功举办

2024-12-17 10:09

12月12日,为期3天的第二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中山市小榄镇菊花园开幕。由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举办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大会在展会期间同步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广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余华荣,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高凤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李胜军,福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玉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高级顾问白光清,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展欣出席开幕式。


齐续春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发明展的举办得到广东省和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为来自全国的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深入了解中山,在中山和小榄投资兴业打下良好基础。小榄镇域经济全国排名17,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氛围浓厚,是粤港澳大湾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展会活动带来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聚集和发明成果展示、创新思想分享,将为中山和小榄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余华荣表示,希望本届展会活动带来的众多前沿发明创新项目和各领域优秀科研人才,与中山市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等四大支柱产业和小榄镇的五金制品、办公家具、光电光学、灯饰照明、新能源等国家级产业集群有机结合,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李胜军表示,新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其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位置。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加强知识产权顶层设计,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四是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下一步,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中山市副市长欧阳锦全表示,中山加快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着力构建“广深港澳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社会创新。中山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技术攻关与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持力度,加速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中山科技力量。



中国发明协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贺振福在致辞中表示,独角兽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产业变革进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引领作用。2024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大会的举办,旨进一步激发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会长解树江发布并解读了《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该报告发布了独角兽企业成长模型及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四话阶段”,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成长路径。此外,该报告深入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的基本特征。该报告显示,报告显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06家,总估值高达2.53万亿元,平均估值为238.74亿元,数量和总估值均超英法德意四国独角兽企业之和。



在赛道分布上,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生活服务、人工智能、汽车科技和金融科技等领域。


先进制造企业数量最多,达29家,占总数27.4%,总估值为7831.00亿元的总估值,占总估值近31%,在数量和估值上均居各赛道之首,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新材料子赛道。生活服务赛道企业数量为18家,占总数的16.98%,总估值达4368亿元,占总估值的17.26%,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赛道第二位。人工智能赛道有14家企业,估值合计1384亿元,居赛道第三。汽车科技赛道10家企业,估值合计2617.57亿元,居赛道第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支持汽车等优势产业做强做精,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金融科技赛道有8家企业,估值合计3614亿元,居赛道第五,数量占全国该赛道企业近30%。


图: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


城市分布方面,深圳拥有55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高达51.89%,总估值达1.24万亿元,估值占比为49.06%,居粤港澳大湾区首位。深圳55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0个赛道(如图所示),其中先进制造领域有15家企业;生活服务领域有11家企业;人工智能领域有10家企业;金融科技领域有4家企业,汽车科技、企业服务、医药健康等领域也均有涉及,且数量可观。这种多元化的赛道布局,反映了深圳丰富的产业生态和强大的创新活力。广州有30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为28.3%,居粤港澳大湾区第2位;估值合计为4764.00亿元,估值占比为18.83%,居粤港澳大湾区第2位。广州30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0个赛道。香港有9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为8.49%,居粤港澳大湾区第3位;估值合计为2123.00亿元,估值占比为8.39%,居粤港澳大湾区第5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独占粤港澳大湾区近半数金融科技企业。香港9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5个赛道。


解树江指出,中山有望在未来成为独角兽之城。中山市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制造业当家战略深入实施。科技与研发投入总量突破百亿元,增长24.1%。3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计划稳步推进,5个科技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山科技创新园加快建设,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完成主体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超28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000家。省市级创新科研团队增至71个,博士、博士后平台增至99个,累计评定特聘人才436人,技能人才总量达76.5万人。专利授权量排全省第五,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居珠三角第一,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运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7个总投资94亿元的健康医药项目签约落地,氢能制储加一体化示范站投入试运行,三角综合气体岛项目完成建设。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深入推进,成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居全省前列。


解树江提到,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进而对独角兽企业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基金募集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加与利率调整意义重大。金融机构资金增多,银行系资金或更多参与,潜在资金供给扩大。利率下降使投资者机会成本降低,高净值个人与企业投资者更倾向股权投资基金,利于其扩大规模、优化LP结构,奠定资金基石。基金投资方面,宽松货币环境助力实体经济,企业融资压力缓解,投资标的范围拓宽,初创与成长初期创新企业受关注。同时,积极信号增强投资信心,有利于基金管理人在新兴科技领域加大布局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促进资本与技术融合。基金管理方面,资金充裕与项目增多促使基金提升资源整合能力,需整合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服务被投企业,提升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而市场竞争加剧又要求优化投资策略、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投后管理体系,保障资产保值增值。基金退出方面,资本市场受政策影响活跃度提升,IPO审核或加速,企业上市融资环境优化,为股权投资基金提供更多IPO退出机会并提升估值与收益。并购市场也会更活跃,企业并购意愿与能力增强,股权转让、回购等渠道也更顺畅,多元化退出选择降低风险,提升行业吸引力。这将会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同时,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也会成为全球重要的独角兽企业聚集地和成长地。



150余位独角兽、隐形独角兽和科创企业高管参与了本次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大会,部分代表就创新战略、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资本上市等话题发表了讲话;大会为辰瓴光学、飞利信科技等隐形独角兽企业代表授予了证书。此次大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创新力量的汇聚。2024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大会为独角兽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平台。